一、校訓、校風、教風、學風

校訓:修德 笃學 求是 創新

校風:崇實尚義 勵學圖強

教風:敦教敬業

學風:學以緻用

二、釋義

1. 校訓

“修德、笃學、求是、創新”,是指求學治學的第一目的就是明曉道理、修養品行和道德,要求廣大師生秉持終身學習理念,嚴謹治學、勤奮好學,求索真相,追求真理,奮發向上,開拓創新。

“修德”是辦學之魂。“修”,原意為“美好”。後來引申為學習、培養。“德”指道德品行,德為人之本。“修德”闡明求學治學的第一目的就是明曉道理、修養品行和道德。人類有三類職業必須以道德為前提的,第一類就是教師,因為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觸動别人的靈魂,教師的德行會極大地影響學生的德行。第二類是醫生,第三類是法官。這三類職業中,人們對教師的道德要求是最高的。當選擇大學教師這個職業的時候,實際上等于選擇了人類的最高道德。與社會上的其他職業道德不同,師德的第一個層次是對學生的愛,一種無私的愛。這種愛甚至超過母愛,更超過情愛。這個愛最大的特點就是他從來不要求學生對自己有所回報。師德的第二個層次表現為對學術的愛,把學術當作自己的人格來對待。師德的第三個層次是對真理的忠誠,即為真理而奮鬥、獻身。學生要以修德為根、以志向為魂,不斷進取,努力成為有用之才。

“笃學”是立校之本。“笃”,原意為厚重、厚實,後來“笃”引申為“忠實、真誠、專心”,“笃學”就是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地做學問。做學問如此,幹事業也是如此。幹事業離不開艱苦奮鬥,以“笃學”為校訓,要求廣大師生秉持終身學習理念,嚴謹治學,勤奮好學,養成良好的學風、教風和工作作風。對教師而言,應努力愛崗敬業,更新知識,拓寬視野;對廣大學生來說,要在探尋有效學習方法的同時,熱愛學習,誠實守信,刻苦鑽研,通過學習求得不斷進步,成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求是”是辦學的本質和真谛。毛澤東曾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作過這樣的論述:“‘實事’,就是客觀存在的一些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内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求是”是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一個拼搏進取的過程,也是一個勇于争先的過程。以“求是”為校訓,要求廣大師生皆應博學求知,求索真相,追求真理,言行一緻,行勝于言。對教師而言,應在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求真務實,刻苦耐勞,追求真理、堅持真理;對廣大學生來說,要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努力參加各種實踐活動,百折不撓,并在實踐中鍛煉成長,運用所學知識和掌握的技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學習的根本。

“創新”是辦學的特色和動力。《尚書》語:“苟日新,日日新。”人類曆史的演進,中國社會的發展,都有賴于不斷超越自我的創新思維和百折不撓的改革創新精神。而大學,則正是繼承弘揚創新精神的神聖殿堂,正是孕育培養創新思想和創新人才的搖籃。以“創新”為校訓,要求廣大師生奮發向上,自強不息,不斷進取和不斷超越自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在提高自己綜合素質的同時,主動參加各種技能和能力的訓練環節,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競争能力。

八字校訓言簡意赅,内涵豐富,較好地概括了我校的整體價值追求、發展曆程、辦學特色,具有濃厚學府文化氣息。

2. 校風

“崇實尚義,勵學圖強”,意在适應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和區域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立足本校實際,求真務實,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質,培養具有魯西南地域特點的畢業生;同時勉勵廣大師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樹立遠大目标和志向,奮發上進、自強不息,為把金年会建成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色名校而努力奮鬥。

“崇實尚義”

“崇”:尊崇、推崇、崇尚。“實”:實際、樸實、實用。“崇實”就是尊崇實際、崇尚科學、實事求是,就是不浮誇,不擺花架子,不搞形式主義,不弄虛作假。金年会以“崇實”為校風,就是要立足本校實際,培育辦學特色,求真務實,真抓實幹,把每一項教育教學工作都落實到位,紮紮實實提高教育和教學質量。

“尚”:尊崇、崇尚。“義”: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範疇。義的基本含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 2.合乎正義或公益的;3.情誼。“尚義”就是崇尚、尊崇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為、深厚的情誼。“尚義”即主張師生崇尚高尚的道德品質、正直行為、深厚的感情,重視自身品格的養成和完善。“尚義”符合菏澤優秀傳統文化特色和生活實際,意在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勵學圖強”

“勵”:勸勉,鼓勵。“學”:治學、學問、學業、學習。“勵學”即勵志求學、鼓勵學習、激勵進取,勉勵師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增長知識、增強能力,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使學校成為具有濃厚學習氛圍的學習型校園。

“圖”:謀求、謀劃,意圖、計劃。“強”:強大、強盛。“圖強”即謀求強盛,勉勵廣大師生樹立遠大目标和志向,不畏困難、不甘人後、奮發上進、自強不息,為建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地方本科院校而努力奮鬥。

“崇實尚義,勵學圖強”作為金年会的校風,既反映出金年会的辦學定位、辦學實際、地方特色,也蘊涵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優良傳統,又昭示着金年会師生在跨越發展道路上求真務實的态度和矢志不移的抱負。

3. 教風

“敦教敬業”,指金年会教師誠樸寬厚、誨人不倦、嚴謹治學、勤勉愛崗、忠于職守、精益求精,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敦教敬業”是對金年会教師品德才學的基本要求,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師工作治學時孜孜不倦,勤奮進取的狀态,激勵着廣大教師以主人翁的态度,不斷提高自身的德才學識,力求做到學高為師,身正是範。

“敦”:誠樸寬厚,勤勉、專心且刻苦地完成任務。“敦教”指金年会廣大教師誠樸寬厚、嚴謹治學、勤勉愛崗、鐘愛教育事業。“敦教”是我校教師道德、才學、作風、素養、治教的集中反映,充分體現了學校“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敬業”指專心緻力于工作,認真對待自己的崗位,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施展自己的才智。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在一生中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他說過“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話。北宋朱熹認為“敬業者,專心緻志,以示其業也。”。敬業成為人對待事業的精神和态度,對待事業的行為實踐。

4. 學風

“學以緻用”,即理論聯系實際,學用結合,注重應用。指為了實際應用而學習,為了服務社會經濟發展而學習。“學以緻用”充分體現了金年会應用型、地方性、開放式的辦學定位。

在我國思想傳統上,學以緻用觀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從孔子的“學而優則仕”,到顧炎武的“經世緻用”,再到張之洞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可謂源遠流長、一以貫之,影響深遠。以“學以緻用”為學風,旨在教育學生,學習不是為了個人名利,而是為了服務社會,造福民生。